友情链接:
今天我们来品读一个非常生动形象,甚至带点民间幽默感的成语——“指山卖岭”。这种欺骗之所以有时能得逞,往往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“山”这个真实存在的参照物,来为“岭”这个虚假的承诺背书。学习这个成语能让我们一针见血地戳破这种空口套白狼的伎俩。
图片
一、指山卖岭释义指:用手指着。山:眼前的、实在的山。卖:售卖。岭:山岭,这里指的不是眼前的山,而是想象中的、更远处的山岭。指山卖岭(zhǐ shān mài lǐng):意思是指着眼前这座山,却说要卖给你那座看不见的岭。比喻人空口说大话,凭空允诺好处,开的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。二、指山卖岭出处及背景出处:这个成语并非源自某部经典子集,而是出自一本清代的笑话集《笑林广记》。原文是一则短小的笑话:“一人指山卖磨,一人曰:'山是公的,如何卖?’其人曰:'他买我的磨,非买我的山。’”(翻译:一个人指着山说要卖磨盘,另一个人说:“山是公家的,你怎么卖?”那人回答:“他买的是我的磨,又不是我的山。”)虽然原文是“卖磨”,但其核心逻辑——“指着A物卖B物”——与“指山卖岭”完全一致,后者是这个故事的提炼和升华,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固定的俗语。背景:这个成语扎根于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和民间智慧。它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欺诈场景:江湖骗子或油嘴滑舌之人,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人们的贪欲,进行虚妄的承诺。他指着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(山)来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,但真正要交易的,却是虚无缥缈、根本无法到手的东西(岭)。它反映的是老百姓对那种“光说不练”、“画大饼”行为的深刻洞察和辛辣讽刺。这种行为在古代的商业交易、土地买卖乃至人际交往中都可能遇到,从而让这个成语在民间口耳相传,极具生命力。三、指山卖岭用法结构:连动式成语(先“指山”,后“卖岭”)。感情色彩:贬义,含有指责、讽刺、揭露的意味。语法作用:在句子中多作谓语、定语,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用,常用于揭穿谎言或批评浮夸作风。例句:1.做领导要脚踏实地,为员工谋福利,不能总是指山卖岭,开一堆实现不了的空头支票。2.我们要警惕那些指山卖岭的集资骗局,他们用高额回报做诱饵,最终卷款跑路。四、指山卖岭近反义词近义词:画饼充饥、空口无凭、空头支票、哗众取宠反义词:言而有信、一诺千金、童叟无欺、言之有物五、指山卖岭学习感悟在当今社会,“指山卖岭”的现象不仅没有消失,反而换上了更多现代化的外衣。从职场上的“明年上市分红”的大饼,到商业中“投资这个项目稳赚不赔”的承诺,再到网络世界里的各种虚假宣传,其核心逻辑依然是“指着山卖岭”。我们唯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学会辨别哪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“山”,哪些是镜花水月的“岭”。做人做事,贵在真诚务实。与其做一个“指山卖岭”的空想家和吹嘘者,不如做一个埋头“开山筑路”的实干家。真正的价值和信誉,来自于我们双手创造的真实成果,而非口中编织的虚幻美景。从古至今,这个朴素的道理从未改变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